


西北某化工厂新建二期项目,设计要求在钢结构、管道和设备表面大多采用无机富锌底漆,而且设计施工两道,结果设备在试运行不到一周的时间,表面无机锌涂料出现大面积开裂、脱落,严重影响施工质量和后期建造速度,目前现场油漆已经全部切换为一家进口油漆,配套也已经紧急调整,但是修补的工作量还是很大的,有图有真相。
1、基材前处理欠佳,粗糙度过大,油漆无法充分覆盖,基材的粗糙度反应到油漆表面;
2、施工环境不清洁,灰尘粉尘掉落至漆面造成粗糙,或施工环境通风不好,空气中漆雾回落,造成粗糙;
3、施工工具没有采取过滤措施,涂料中颗粒杂物未进行有效过滤,喷出后造成漆面粗糙;
4、稀释剂干燥速度过快;
5、市场上也有号称覆涂不受限制的无机富锌底漆,其原理多是采用有机成膜物进行了改性,但也会牺牲无机富锌底漆的一些特有性能,如耐热性和耐溶剂性。
6、常温下的结构(≤120℃),可采用环氧富锌底漆对无机富锌底漆涂层进行修补;高温下的结构(120℃-400℃),可采用有机硅锌粉底漆(硅酮富锌底漆)进行修补。而溶剂储罐内壁用无机富锌底漆时,宜一次施工成膜,尽量避免修补或边施工边修补(一般2小时内)。
7、漆膜厚度过高;锌粉混合不均匀或锌粉沉淀,漆料成分不均匀;
(1) 漆膜喷涂太厚。
实际施工时,在内角及复杂结构很容易出现油漆开裂的问题,因为在这些部位喷涂时,操作者为了达到最低膜厚要求,通常会在角落部位多走几枪,这样极易导致角落漆膜偏厚,而无机富锌涂料膜厚超过150um就会开裂,加上角落周围漆膜收缩不均匀,很容易形成细小裂纹。因此,喷涂施工时,应对自由边、转角、边缘、角落、缝隙等较难施工的部位,预先手工刷涂,以保证该部位达到设计要求的最低膜厚并形成均匀连续的漆膜涂层,施工过程中若发现漆膜偏厚或有流挂倾向,应立即使用毛刷蘸取稀释剂刷涂刷平。
(2) 表面处理欠佳,粗糙度不足。
基材表面处理包括两方面内容,提高基材表面清洁度与粗糙度,通常,无机富锌涂层推荐的表面粗糙度为Rz40~75um,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可以用不同的标准样板进行评定,RugotestNo.3,min. BN N9a-N10a(Ra=6-12.5um),Keane-Tator(2-3mil)标准板,ISO/DIS8503-1 粗即或中级(G/S)。抛丸或喷砂用的磨料应清洁干燥、去油无杂物,不会对涂料性能产生影响,所选用磨料应符合ISO11126 1-8规定,并根据111271-7进行测试。
(3) 底材表面不清洁。
为了保证锌粉与钢材表面充分接触,保证良好的导电性,起到其应有的阴极保护作用, 必须对钢材表面进行抛丸或抛砂处理,最低达到Sa 2 ½ (ISO8501-1:1988)或者SSPC SP10标准,即钢材表面应无可见的油脂、污垢、氧化皮、铁锈、油漆层等附着物,任何残留痕迹应仅是点状或条纹状的轻微色斑。
(4) 涂料混合比例不当。
材料混合比对于双组分油漆是控制涂层质量及功能的重要因素,需跟进厂商提供的配比信息,方可投入使用。
(5) 锌粉沉淀,漆料混合不均匀。
添加锌粉之前,先将液态主剂充分搅拌,然后将锌粉缓慢加入液态主剂当中,边加入边搅拌,确保锌粉全部分散于容器内,没有沉积在底部。使用过程中也需要不停的搅拌,防止锌粉沉淀,漆料混合比例失衡。
(6) 表面处理。
对无机富锌底漆而言,最佳抛砂效果为40~75微米,砂型铸件喷砂清理后表面粗糙度相对高一些,最大可达到100微米,亦是可以接受的,当然,粗糙度也不是越低越好,过低的粗糙度会导致涂料无法充分附着,影响漆层的附着力,增加龟裂的风险,粗糙度的测量可应用Testex Press-O-Film复制胶带、触针式粗糙度仪或ISO8501-1表面比测器。
(7) 环境条件。
一般选择在排风较为良好的喷漆房内进行,漆雾处理采用上送风下排风的干式处理方式,使用过程中如果未对排风扇进行定期清理。
总结:造成涂装表面缺陷的原因有很多,在产生弊病时应及时停工,从人、机、料、法、环、测几个方面逐一排查,找出产生问题的根本,从根源上防止问题的发生。
建议:无机富锌底漆对于施工技术要求比较高,一定要有专业的施工团队来完成工作。